近日,湖南日報等媒體刊發了“湖南省十佳組工幹部”的先進事跡。長期以來,他們努力踐行著組織部門“公道正派、開放開明、務實負責、嚴謹守紀、無私奉獻”的要求,樹立了黨性堅強、公道正派、求實創新、為民服務、敢於擔當、甘為人梯的組工幹部形象。他們平凡而又崇高的事跡,引來了黨員幹部和群眾的極大關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其中一位被譽為苗鄉群眾“貼心人”的組工幹部,更是讓我產生強烈共鳴,心生無比敬意。
  這名組工幹部叫楊友文,男,苗族,1968年8月出生,先後擔任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岩鎮黨委副書記、西岩鎮人大主席、五團鎮黨委書記等職務,2006年3月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現為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曾被評為2008—2011年度“全省優秀組工幹部”並榮立二等功,參加全省優秀組工幹部先進事跡巡迴演講。當時,作為組工幹部的我,在現場近距離地傾聽了他的感人事跡,被深深感動,寫下了心得體會,決心《爭做一名平凡卻不平庸的組工幹部》。如今,雖然離開了組織部門,但因自己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苗家漢子,楊友文利用少數民族語言做好群眾工作的點點滴滴再次感動了我。據瞭解,他發揮自己會苗語、懂苗俗的特長,通過教幹部講苗語、學苗歌、學苗俗,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在苗族地區開展群眾工作的水平。2009年,“城步苗歌傳唱科學發展觀”的經驗被省、市推介。
  當前,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很多幹部走村入戶,扎下去瞭解民意、征求意見。沒料到的是,有些同志一開始與群眾交流,就遇到了語言困難,幾句寒暄話,就“相對無言”了。同群眾“無話可說”,一方面折射出一些幹部長期脫離群眾,對群眾感情淡漠,與群眾有隔閡。另一方面也說明瞭一些幹部不會說群眾語言,對少數民族地方來說就是不會講少數民族話,因沒有“共同語言”,故而交不上心,開展不了工作。事實證明,只有通曉群眾語言,才能直接與群眾溝通思想、交流感情,提高幹部在群眾中的威信,密切黨群、乾群關係;才能向群眾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準確、詳細地瞭解和掌握基層各方面的情況和問題。因此,在少數民族地方工作的幹部要把學會講少數民族話當成一項基本功,不斷密切與群眾的聯繫,加深與群眾的感情。
  在我國,漢族與少數民族毗連地區,或民族雜居地區,從來都是雙語或多語地區。在少數民族地區,漢族幹部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幹部學習漢語,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和進步的重要舉措,也是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大事。毛澤東在50年代就指出: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漢族幹部必須學會當地民族的語言,少數民族幹部也應當學習漢語。要求在民族地區工作的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帶頭學習並學好當地通用的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會說會用漢語的民族幹部越來越多,這是一種可喜的進步,應該堅持併發揚。但是漢族幹部會說少數民族話的也越來越少,與群眾的感情越來越淡了,基層的工作越來越難做了。
  這種現象,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組工幹部,要像楊友文那樣會說少數民族話,懂得少數民族文化,始終懷著對黨員幹部和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不厭其煩的幫助他們解決一些思想、學習、工作、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成為少數民族地方黨員幹部的“娘家人”和群眾的“貼心人”。組織部門要多培養一些懂得少數民族文化、風俗,會講少數民族話的幹部,把學習少數民族話作為幹部培訓的重要內容,在推進工作發展中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和進步。  (原標題:民族地區的幹部要學會講少數民族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e01aexmw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